接下来我们来看看非常关键的改革,一个是户籍一个土地,这些都是要素资源。
我们看到B2C、B2B、P2P等这些发展都比较迅速,这对银行的信用中介功能也带来一定程度上挑战。什么原因导致了银行的活期存款增速持续保持比较低的水平?现在活期存款占到整个存款当中的比例是在明显下降,因为它的增速比不上整个存款的增速,所以它的比例下来了,原因很复杂。
但是在网上做老做不大,最后他发现缺少一种信任,缺少一种安全感,大的一些客户不愿意跟它开展经营,所以最终网上银行在网下一定要有一个物理点,或者是有很大门口或者是一幢楼,就表明我这个银行是存在的。比如说在绩效考核方面,互联网金融它可能在初期发展阶段更关注客户满意度,而不是财务指标,但是对于传统金融来说,财务指标更是核心,当然还有一些发展指标。这会涉及到最近进一步对存贷比的监管机制做调整,增加新的因素进去,贷款方面多加一些因素,存款方面多加存款这样下来,存款作用分母更大,贷款加了一些东西也是有限的。拉存款受到存贷比考核,拉存款是一定拉到你放75块贷款,存款达到100元,为了达到这个要求,银行想办法去拉,大家都拉存款,尽管市场上的利率水平已经相对不高,但是大家还是拉存款,这样就推动银行负债成本上升。互联网金融通过低交易成本和大数据改变着银行作为信用中介的优势。
最重要的表现是在这样几个方向,一个是支付领域中间。这里我们先列了一个图,有关研究报告提供了这样一个状态,或者是未来的预期,在2010-2020年的十年间,预计实体网点和ATM的交易量相对稳定,我们看下面两个比较深的蓝颜色,相对是比较稳定的。连平称,虽然目前第三方支付总体规模还是比较小,还不到商业银行业务规模的2%。
这里我们先列了一个图,有关研究报告提供了这样一个状态,或者是未来的预期,在2010-2020年的十年间,预计实体网点和ATM的交易量相对稳定,我们看下面两个比较深的蓝颜色,相对是比较稳定的。还有就是客户基础,这个目前来说影响也不是太大,但是已经逐步在产生影响了,互联网企业的平台特性决定了它在发展初期非常重视客户积累,导入流量以降低平台边际成本,这是互联网金融常做的方法。最终调整完毕这个利差收窄有可能达到2个百分点。三是商业银行将会加强与各类跟他们业务相关领域的合作
第三,外汇储备的流动性风险。最近几个月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事件,就是福建晋江运动服装企业老板出现了跑路潮,其中有几个跑路的老板,其企业还是在新加坡或德国上市的企业。
在当前我们国内经济非常困难的时候,面对同样国际经济环境的墨西哥、印度、印尼、菲律宾等则因为本币汇率灵活而成为了非常繁荣的新兴经济体,一些经济体甚至因担心经济过热而不得不加息,经济同比增速都达到了6%上下。新京报:为什么可贸易程度高的企业会倒闭? 鲁政委:与利率对所有企业的影响几乎一样相比,汇率对不同性质的企业影响是不一样的,高估的汇率会直接令可贸易程度高的行业受到冲击。这和一个企业的产品是否在出口无关。在美元进入升值周期和加息周期的背景下,外汇储备应该在流动性、安全性和收益性之间把握好度。
事实上,从2005年7月人民币汇改以来,期间无论中国经济如何冷热变化,人民币汇率都还从来没有经历过一次像样的贬值,由此造成了人民币永远不可能贬值的错觉,如果这样,这真的是市场化的汇率吗?这种恰恰是酿成我们前文论及的货币错配的风险根源。新京报:在目前的汇率机制下,美国QE退出对于中国汇率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鲁政委:首先,货币错配风险,即有外币负债却没外币收入,未来得用本币的收入去偿还外币的负债,这对企业资产负债表是潜在的巨大风险。一句话,人民币有效汇率高估是当前中国经济杠杆高企的根源。而他们的出口占比是非常小的,主要是内销。
加上最近几年中国国内包括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以及人民币汇率升值等在内的各种成本不断上升,低端制造业不断向东南亚、墨西哥和东欧分流,高端制造业则重返美国本土市场,所有这些都意味着:如果人民币汇率高估无法得到纠正,美国经济好转对于中国的利好是逐渐降低的。近十年来,中国已经从主要的出口国成长为全球经济发动机之一,在此期间人民币持续升值也成了市场根深蒂固的预期。
第二,有效汇率进一步高估。所以,下一阶段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核心问题,应该是提高中间价的日间波动幅度,以此提高中间价的波动率。
他开出的药方是,让市场力量决定中间价来增加人民币的波动率,让汇率市场价格反映中国经济基本面,通过解除汇率高估的压制来释放经济内生动力,消除经济对财政与货币持续刺激的依赖。原因很简单,中间价的波动率不足。通常大家认为,美国经济好转的话,意味着它对全球的需求会有所增长,从而在未来将再度扮演全球经济火车头的角色。对历史数据的分析表明这是错的:人民币汇率市场价的波动率,并没有因为汇改以来的三次宣布扩大波幅而扩大,一般情况下,市场价的波动率在宣布扩大波幅后的一个月内就会再度回复到过去那种极低的波动率水平上。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中国现在一系列问题的根源是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高估和波动率不足。我们的数据分析显示,人民币有效汇率高低与中国整个工业企业(而不仅仅是出口企业)利润增速呈现显著负向变化,这意味着,人民币汇率高估造成了可贸易程度高的企业盈利恶化,负债率持续攀升,经济增速下降,在国家无法接受更低增速的情况下,便不得不进行财政刺激,由此造成财政负债率上升,财政刺激必须与宽松货币政策配合,由此造成货币存量持续上升。
这就是汇率高估冲击非出口企业的典型例子。进入专题: 量化宽松 人民币升值 汇率 中间价 。
新京报:今年下半年,非美货币中,仅有人民币兑美元没有贬值,人民币保持强势的背后原因是什么? 鲁政委:应该是汇率机制存在问题。美元长期宽松,导致美元低利率和汇率持续贬值,外汇储备则相应在这些年里面临着不断加大的要求提高收益、分散投资的压力,由此导致外储被迫向非美资产分散,向债券之外的非标资产、实物资产分散,造成储备资产组合的流动性显著降低。
一旦人民币突然贬值,如果没有做套保,将会使这些企业的负债凭空增加,我们在与涉外企业客户的日常交往中发现,这类存在货币错配的企业,还是不少的。汇率高估导致产品竞争力下降 新京报:美国在11月结束了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QE3),这一标志性事件对中国经济会产生什么样的深远影响? 鲁政委:美国的三轮QE从规模和持续时间在史上都是空前的,它的结束标志着美国对于经济的持续复苏充满信心,也标志着美国货币政策回归正常化。
第二,现在人民币的远期和即期市场是背离的,而远期不用很远,就是未来一个月或三个月,都是贬值的预期,为什么即期市场却能够一次次地以升值的方式往前走? 第三,从全球新兴经济体汇率的表现来说,只要其经济减速,在趋势上货币一般都会贬值,为什么中国却如此独特?人民币目前的确是高息货币,但长期以来,像澳大利亚、巴西等国货币也都是高息货币,为什么他们的货币在经济减速时就会贬得那么狠?很可能是他们没有像人民币中间价这样的一条几乎不动的安全绳。中间价发出错误的信号和低波动率,导致这个市场机制还不完善。在我看来,人民币有效汇率高估,也是中国负债率高的原因。第一,我们的中间价和市场价长期出现背离。
提高中间价的日间波动幅度 新京报:因此你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就是人民币贬值? 鲁政委:与其说我希望人民币贬值,还不如说我希望人民币能够有一个反映中国经济基本面的健全市场机制。即使你不出口,如果你的产品可贸易程度高,国际上物美价廉的同类进口产品也会把你冲垮。
但咨询公司NewGenStrategies资深咨询师MatthewGarrett近日发表文章称,长久以来,市场对于人民币的单边升值预期可能要改变了,在未来的12个月内,人民币有50%的概率会开启一场前所未有的贬值和大幅波动。高估的货币最终后果就是可贸易程度高的企业(主要是第二产业)普遍盈利困难,大量倒闭。
问题是,这个火车头现在是开起来了,但中国这一次能否像上一轮繁荣那样挂得上它呢? 2002年前后,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占比为21%左右,但目前已经降到历史最低水平,不足17%。因此,别看总量有四万亿,其实其中有越来越多的部分是流动性不足的资产。
特别是印尼的经济非常平稳,连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的波动都不大,这是因为印尼盾的汇率弹性非常高,良好的汇率弹性有效地抵御外部的冲击。这一轮美国宽松的时间很长,纵容了企业外币负债的增加。人民币的波动率比较低,导致对于巨大的利差难以形成拒斥,导致汇率不反映人民币的基本面,一旦市场确定人民币不会贬值,升值的压力立刻就会卷土重来。新京报:今年以来,央行也在扩大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区间,你认为效果如何? 鲁政委:人民币每宣布一次扩大波幅,很多人士想当然的解释就是:人民币的汇率弹性进一步增强了。
整个经济去杠杆,首先应该从矫正汇率高估开始。在过去十多年中国对美国出口占比下降的同时,对于新兴经济体的出口占比在不断增大,但随着美元的持续走强,未来新兴经济体也会面临经济持续调整的压力,这对中国向新兴经济体的出口和投资,都会是一个越来越大的考验
因此,别看总量有四万亿,其实其中有越来越多的部分是流动性不足的资产。特别是印尼的经济非常平稳,连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的波动都不大,这是因为印尼盾的汇率弹性非常高,良好的汇率弹性有效地抵御外部的冲击。
所以,下一阶段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核心问题,应该是提高中间价的日间波动幅度,以此提高中间价的波动率。在我看来,人民币有效汇率高估,也是中国负债率高的原因。